Thursday, October 24, 2013

阮天遊-山水-59x59cm 國父紀念館典藏


一兩年前
在公館舊書店的書架上
翻閱一本 國父紀念館典藏畫冊
其中在國畫類中,看到阮天遊老師 1991辛未年的作品
幾筆潑墨與破墨的組合
如人間仙境般

Altolee, 2013/10

有關阮天遊老師的介紹

藝居雙和:中和.永和藝術家駐足在玩美據點 
http://blog.yam.com/TeacherRuan

被藝壇譽為『詩書畫三絕』的阮天游,書宗二王,從孫雲生教授專供書法,復隨姚夢谷老師習詩詞、老莊。姚夢谷曾於所贈對聯註記讚譽:『天遊弟善詩文,精研山水及花卉,為竹林雅集之雋彥』,三絕書畫加之稱可謂實至名歸矣。姚夢谷形容他的作品及丰采均有『仙氣』,與之相處,每每都快樂淘情如同遊山玩水。其性喜自在無拘,澹然於佛老思維中,言談之間詩詞賦自然蘊藉,舉手投足自有斯文意境,述之作品,也當然不謀能合。
論其家學淵源,於五、六歲時,跟外祖父學書法。初二時,即能把三國演義原著讀得津津有味;作文『覆林覺民的<與妻訣別書>』當下即以文言文覆之。美術學科也在這一時期開始以優異成績,受科業老師的讚許與青睞。到了高中時特別有興趣於舊詩的探索,並致力於寫作。這種種肇因,自然形成了他日後順利踏入詩詞書畫坦途的要素。17歲時,他跟隨孫雲生學畫,竹子畫了三個月後,就開始畫人物、山水,畫了一段時間,阮天游鎮日思考著:古人所說的『詩情畫意』的寓意,即所謂詩畫關聯的重要性,於是進而從姚夢谷,學詩詞,又孔詩境空洞,徒作無病之呻吟,又深研老莊哲學。使詩書畫藝熔於一爐(心),也造就姚夢谷與其亦師亦友的深厚緣分。
阮天游談山水創作,最喜佈局成一種仙雅境地,讓人流連忘返,『要有斯文氣,擺脫作家氣』、『肚子要有腹笥』。他說:儒業助我斯文氣,佛老助我清虛空靈,虛實並用,方臻佳妙。學藝過程,阮天游歸納四點:一、跟老師學技巧,二、觀摩時賢、臨摹古人,三、造化為師,攫取自然精華、寫生,四、師心階段,以前述三階層為底。
他再三強調,要依仁遊藝,『自古以來,中國能允稱宗師的畫家沒有一個不是大文豪,如王維、荊浩等、宋四家等、元四家等…雖云不一而足,然而累積幾千年,終屬少數,以國畫來說,哲學、文學都要具備,不然意境全無,所表達者不外乎只為匠心,玩弄技巧也。我自不敏,然見賢思齊,正在學步耳。』
詩詞之於他,就如同白話文,阮天游說自己寫詩很快,格律一定對,境界要求漂亮,『詩的平庂為了不害意,可以放鬆,但韻不能出,出韻就不成詩。』詩詞畫是一體,有時詩在畫先,有時畫在詩先。每一張畫作,他都用自己的詩題上去,用自己的詩與畫相呼應,他笑說,引用古人的詩詞,其中有帆就要畫帆,很麻煩,題詩時,他提自己的意念,不刻意用形容,以免流於雕琢。
觀其畫作,山水胸藏丘壑,氣吐煙雲,收千里於咫尺之間,寫萬景於毫芒之內,觀其技法,潑墨、潑彩、用筆、用水。深得張大千先生神隨。阮天游表示,國畫不同於西畫,西畫重色彩、光影、形質等寫實的表現(抽象畫等畫法除外),畫面鋪滿,是其特色。國畫卻往往喜在畫面上留出意念遐想空間,更可讓景物在過於緊迫處得以疏宕而不氣悶,如同東方哲學的與人涵容雅量。是以他畫山水時,若在畫面處理會造成繁雜處,用煙雲閒蕩開來,景太閒,用煙雲使其忙之。他喜愛畫山水,因為山水造景自由空間大,尤其是『筆自縱橫墨自流,快活得很!』
「一個人不讀書,有很多地方很難以畫表達出高層次的思維;譬如想要畫山水的雄奇。」阮天游表示,閱覽古人形容山水雄奇的文章、或貼切好句,更增意想不到生動雋永的境界,文章何其多,經過多少高人達士的篩選肯定,自然辭賅意達,氣韻生動,運用這些文采敘之於畫,何愁畫不出雄奇好作品。即如:清幽、壯麗、深邃等等亦然,時時汲取,河容海納,何可而亟。南朝謝赫六法「氣韻第一」,若不讀書,想得氣韻豈不難哉?
他有感而發,讀聖賢書學做人,講思想、論境界,深受道家與佛家的哲學思想薰陶,其人生觀為:不要有名利的執著,無為不是不做,而是不做不自然的事,不做干犯自然的事,不要用盡心機,要順應而行。一如阮天游所題詩詞「雲滯四山雨乍收,兩三帆影逐江流,我今趁興閒拄杖,獨上高崗憶舊遊。」如此淡薄名利,只求一生逍遙。
 ---摘自<藝居雙和:中和.永和藝術家駐足在玩美據點>, 新北市文化局, 2012